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从学生、家长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330+课后服务新模式,有效落实“330课程多样化、430晚托精细化、530看护人性化”的精神,在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融合创新”课程的快乐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疫情发生后,卢实小重新梳理再构课程,调整实施策略,保障330+课后服务的高质量推进。学校基于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围绕科技、艺术、体育等几大系列,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创智导学”课程,启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助力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晚看护”服务,形成有效运作机制,填补学生课后的“空管期”,为他们点亮一盏守护的明灯。
创新课程 融合教学 优质发展
开放办学,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立足“融合创新”的课程视角,满足不同层次、兴趣爱好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是“创智导学”课程的核心追求。通过细化课程流程管理、落实课程实施,学校近几年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兴趣探知、个性追求的“创智导学”课程,其中很多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很多课程中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并在世界、全国的领奖台上纷纷获奖。本学期,这些优质的课程保留了下来,成为“创智导学”的线下延续课程,如DI、芭蕾、足球、篮球等。还有一些课程引入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等的优质课程,如机器人课程、围棋课程等。同时,学校还引入了系列融合创新课程,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展开,如未来问题解决、音乐创意、好玩的数学、3D打印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入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中,发挥个性特长。
为了保障课程实施品质,学校线上“创智导学”课程引入了“助教导师团”,导师团的老师来自不同的学科,面对融合创新课程,很多都是新手上路。因此,学校倡导师生共成长。在“线上观课”环节,导师团老师们每周提前观课,将课程要点进行摘录,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做课程的提前预告。定时收集学生作业,反馈给主教教师。每周,还有定时定点的“在线互动答疑”环节,助教老师也会组织学生参与线上答疑互动,提出问题与主教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同时可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摘录,便于后续跟进。孩子们在导师团的“神助功”下,保障了课程的有效学习,助教老师也在过程中逐渐丰富拓展视野,融合创新发展。
温馨看护 个性菜单 自主学习
“创智导学”课程结束后,仍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准时被家长接走,此时,人性化的“晚看护”就发挥起了作用。学校每天需要参加课后晚看护的孩子人数不固定,多则数十人,少则三四人,只要有学生报名,学校都会安排老师集中看护。学校开学初,就进行全员“晚看护”学生排摸,形成个性菜单,做到一人一表。并将看护学生的汇总表送至班主任、课程师训部的巡视老师和门房保安手中,制度化、规范化地实施,做到衔接无缝、孩子去处明了。
在看护教室里,学生们可以做作业、静心阅读,或是和老师、同学小声交流。在安静温馨的氛围下,学生的作业效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到了看护老师的辛苦付出。
“没有各种零食的诱惑,没有小区楼下孩子的喧闹声,在晚托班里,我做作业的效率特别高。”这是五4班学生耿翊飞写给学校晚托班老师们的感谢信,字字肺腑之言道出他每天放学后在学校晚看护班的真实感受,“爷爷年纪大了,不方便准时来接我放学。感谢学校为我们开了这个特殊的班级,感谢不辞辛劳陪伴我们到天黑的老师们!”
四1班的马梓茜已经和晚托班的老师们很熟络了,她对轮流值班的老师有着一份别样的理解和感动:“晚看护的老师有时候要陪我们到6点,有的老师家离学校很远,回到家都要8点多了。谢谢老师们!”
整体规划 精准实施 成效显著
卢实小330+课后服务,始终倡导课程多样化、看护人性化,通过整体规划、精准实施,让融合创新课程快乐延续,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助推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相关举措被东方网、黄浦报等媒体先后报道。
虞怡玲校长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参加“多界联动 系统破解‘三点半’问题研讨会”做专题介绍,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上师大卢实小将在黄浦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生为本,持续做好“330+”课后服务保障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保障学生拥有健康、丰富的学习生活,让丽园学子快乐延续,让丽园家长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