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与思考
——记在上海师范大学卢湾实验小学挂职有感(二)
连续两天参加了上师大卢实小的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专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活动。
语文学科专家徐鹄老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象朋友一般走进教师群体中,一杯清茶,一张圆桌、一群敢于表达的教师展开了教学研讨。这里的研讨是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式的,没有恭维和客套。围绕上课老师的困惑点展开讨论,围绕这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们都带着一种不怕批评的精神看待他人的观点。这次研讨的主题是一年级的儿歌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的问题。针对两堂儿歌教学的课,教师们从儿歌教学与拼音教学如何相结合、儿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奏美、儿歌教学中如何在读儿歌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三个切入点,各抒己见。时而听到“徐老师,我有这样的想法,你们看看对不对——”、“我这里能插一句吗——”、“我觉得儿歌教学中应该把儿歌中的韵脚的字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体会韵律的美——”,不知不觉中时钟已经敲过了下午5点,而教师们却意犹未尽,有一种问题不解决誓不罢休的精神。我虽然不是语文教师,但也被这思想的激烈碰撞、被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激情感染着,人人是教研的主人,我们解决的是我们共同的教学困惑问题的理念被老师们深深认同,我想我是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同伴互助的现场会。
数学教研活动是围绕着怎样说课的主题进行。虞怡玲校长是数学学科的特级教师,校长深入教研组和书记深入年级组是上师大卢实小的又一亮点。数学组老师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虞校长在活动前期做了如何进行数学说课的培训。每个青年教师结合自己年级准备说课稿,说课比赛展示了教师们对说课的理解和自身教学水平。聆听了八位青年教师的说课后,圆桌研讨拉开了帷幕。“不要怕批评,要有接受批评的态度。”这是卢实小教师的共识。虞校长结合教师们的说课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说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学的三维目标很重要,但是老师们都犯了一个通病,目标制定的可测性不强,把课程目标当做一节课的目标。而没有正真把握住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第二、对如何撰写教学目标,虞校长又给出了专业的意见,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制定时应该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所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集体行为的词语。而表现程度中应该说明的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第三、虞校长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教材没有吃透的教师,说课很容易导致有框架无内容。有亮点无描述的错误,说课时空洞无物,无血无肉,不够鲜活。活动没有在虞校长的主讲中结束,随后的这个环节是提升教师对说课又一次的深刻认识和对自己说课的反思,同时是对刚才理论的现场理解。紧接着说课比赛第一名的老师在组内又一次展示了他的说课过程,边说,虞老师边点评、剖析。这样的指导让教师们从不会到会、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论到实践有了完整、清晰的概念。我亦受益匪浅。
我想,正是敢于批判,在批判中寻求出路,在批判中成长,可能就是上师大卢实小的精神,而这恰恰成就了学科教研的蓬勃发展。试想,若不是有这么强劲的磨练,又岂会有教师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收获成长的那份动力呢?
本着所有的教研,都是为了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所有的批评,都该基于真诚的尊重与爱的基础上;所有来自他人的批评,都需要我们去正确对待,而后反思,最终在批评中收获成长。这是卢实小教给我的重要一课。
(宁波黄鹂小学 洪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