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是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公办小学。现有40个班级,1028名学生。从2007年起,学校连续多次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15年荣获上海市中小学法制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安全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早在建校初期,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学校的安全建设。学校设施、环境均超过市级标准,为师生健康、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校领导重视安全,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加强人防技防的安全投入,开展系列安全教育,寻找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师生安全应急的能力,做到“安全为人人,人人保安全”,全体师生在校园中将安全牢记在心中,共同收获健康与快乐。
一、建立工作网络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组建的安全管理网络分为三个层面,以校长为首的校务会领导小组决策层,学校总务部(协调学校物业)、学生发展部组成的工作组执行层,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家长组成的操作层,其中最关键的是改变了学校以往以组织者、教育者自居的管理形象,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管理,建立了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研究校园安全措施、健全规章制度、落实专项资金、检查实施情况等。我们力求三个层次达到和谐统一,体现动态管理,使安全管理能得到快速提高。
二、建章立制 形成工作长效
为了使校园的安全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健全、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安全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
1. 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内容及具体负责人,制定相应职责要求,并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
2. 制定规章制度:
学校招聘专业的物业公司和保安队伍,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一系列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制度:其中有安全工作例会制度,门卫访客登记制度,保安巡逻制度、食品卫生制度管理制度、安全信息传递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等。
3. 健全应急机制:
为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建立一系列安全工作预案,包括火灾突发预案,修订抗灾抗事故紧急疏散方案,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工作预案、学生伤害事故工作预案等。学生每天的出操路线就是各班的逃生路线,每学期开展演练。每次演练后及时总结,调整完善方案,已增设每个教室的安全疏散路线图,让每
三、全员培训 提高防范能力
为了使校园安全文明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参与者的心中,学校多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展安全文明校园的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文明素养,提高全员自立自救自护能力。
我们利用周五全教会,组织老师们观看安全教育警示片、宣传片,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家委会安全倡议书等形式,发放安全宣传材料,倡导校门口
四、“三位一体” 营造共育氛围
学校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我们与打浦派出所、打浦社区共建,签定安全协议定期开展活动,积极争取警署、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学校与家庭携手,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发放“告家长书”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校和学生的安全教育信息,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家校一体,主动积极地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经费保障 构筑技防体系
学校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准则,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增强安全设备,基本构建现代化、人性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组织人员培训,配备防盗设备,安装报警设施。2016年投入16万,更新安装了数字式安全监控设备,分别安装学校重要部位,并直接接送到校领导电脑,便于进一步了解安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六、志愿服务 落实群防群治
学校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年前,学校组建了以男教师为主的校园平安志愿者队伍,分管校长带头,共同参与校园安保护校。今年3月起,我们又发动家长志愿者一同参与校门口护校行动,参与上海市交通安全大整治活动。每天上午进校时,总护导老师、家长志愿者、警署民警、协管员、物业保安人员,共同维护校门安全,切实加强日常安全安全管理,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环境的不安全隐患。
总之,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为保证师生在校园中健康生活,我们将继续把校园安全工作做深、做透、常抓不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
201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