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成果与转化应用:《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中高年段作业系统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   

教科研课题研究之二:

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中

高年段作业系统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一、概念界定

1. 核心概念界定

1)“圆融”:“圆融”一词撷取自上师大卢实小“修德允能、圆融通达”的办学理念。“圆融”,意指一种境界,是一种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认同;意指一种气度,是一种对学校文化的包容与吸纳;意指一种方法,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融汇与凝聚。“圆融”倡导的是“平等与尊重、合作与责任、对话与分享”和谐奋进氛围,汲取外力、整合内力、实现教育的高效能。

2)作业系统:“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从语文作业中能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本课题中的“作业系统”是指根据课程标准中阐释的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将作业视为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包括目标导向、作业内容的确定,作业形式的甄选,再到作业评价的完善。通过该作业系统的搭建,为能更科学合理地达成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基于圆融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系统”是指整合学科资源有效地选择作业内容、设计作业形式,探索作业评价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行为所起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系统,落实减负增效,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间时间,丰富课程体验,获得课程经历,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融合创新全面提升学习素养。因此,本课题中的“作业系统”将具备以下特点

l   目标导向性作业内容不仅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相匹配,也将基于我校语文各年段制定的《目标水平描述标准》。依据标准匹配的作业内容能更好发挥作业的有效性,体现出量少质精的特点。

l  内容融合性:作业内容有基于教材内容,同时对教材中“语言直播厅”的作业内容进行相关资源的补充;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如双D体验课程等,开发作业资源。

l  形式多样性:依据作业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布置落实,如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结合,及时反馈的短作业与周期性的长作业相结合,个体自主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簿本练习和在线作业相结合等。

l  评价一致性:通过设计作业的评价细则,将评价与目标紧密结合,实现评价的科学性与一致性。同时兼顾评价参与主体多样、评价呈现方式多元,以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1.遵循学生母语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以言语为主轴,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言语能力为两翼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这就要求语文作业设计必须立足学生个人实际,围绕课程,以课标“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从“理解”、“掌握”走向“表达”、“运用”。本课题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研,在基于目标的基础下,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习惯养成,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形成高效语文知识反馈系统

从历年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的测试分析报告中不难寻找和发现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尤其学业负担分项指标中作业方面的指数多年来未见明显改善,在进一步落实推进和落实“绿色指标”行动要求时需要格外关注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和教学目标匹配度不高,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因此,本研究将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出发,通过梳理细化学科标准,以此作为作业系统建构和学生作业评价的主要依据。

3.整合教师实践智慧,提升教师学科专业能力

通过对作业系统的搭建展开实践探索,充分发挥作业作为一个基本、主要教学环节重点作用,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领导力;改变作业设计随意性、作业评价方式单一性的现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实践探索并归纳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作业系统构建和实施的基本路径,提高教学有效性。

因此,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作业过程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和体现过程,反之,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作业中的体现也是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主要生长点。作业是反映学业负担的重要方面,通过以评价为导向对中高年段的语文作业与评价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使作业设计与评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学习更具个性化和实效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起与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相匹配的中高年级语文作业及评价系统。

2.通过研究落实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助力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减负增效。

3.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领导力,树立大语文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1. 文献研究与各年度学生语文作业情况现状调查研究

1)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索与查询,对“语文作业系统”设计进行相关的文献调查,从中进一步厘清本课题的作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要素,对一些作业系统的设计进行解读,为整体架构本课题中高年段作业系统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2)分别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调研,调研的角度可从兴趣、习惯、学业成果三方面进行。

l  学生:运用个别访谈形式调查他们喜欢的作业;基本完成时间;难易程度;对于他有帮助的作业等。

l  教师:运用座谈的形式调研平时主要作业类型;作业布置的必要性;作业与标准、作业与教学、作业与评价一致性的认识等。

l  家长: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孩子在完成作业中主要面临的困难;孩子喜欢做哪些作业等。

2.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细化中高年段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追求出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整体解读,结合教材细化中高年段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在细化目标的同时,重点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研讨。

3.构建“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段语文作业系统,概括出建构的策略。

依据圆融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系统”的四大主要特点,“目标导向性”、“内容融合性”、“形式多样性”和“评价一致性”,在构建作业系统时,主要运用以下策略。

1)作业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通过对目标解读与教学内容的梳理,统筹整合校园课程和周边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家长调查结果,形成“作业资源库”,并匹配相应的作业呈现形式和评价细则。

(2)教学目标与作业评价的匹配

细化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将目标分为课时基础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兴趣与习惯目标及单元重点目标。结合学习水平描述,将目标分为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积累表达三个方面与作业内容设计加以匹配。

3)作业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以课前预习、课后基础、课后拓展、学科整合这几个模板设计作业。课前预习拟以码书形式布置,学生课前自行检测,后台数据可为教师课内进行有效指导提供依据;课后基础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要求,是对实施教学后对目标达成的检测和反馈;课后拓展为选择性长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完成;学科整合作业则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尝试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完成。

现课题组初步拟定以语文学科第七册第四单元为例。可扫右侧二维码。

4.实施“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段语文作业系统,形成推进实施案例。

5.构建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段语文作业系统的保障措施

(1)结合课程部的“允能教学”、充分利用专属教研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2)结合校的“圆融讲坛”针对主题提供跨学科的探讨和合作

(3)结合校“圆桌导学课程”对课题的作业内容中的课后基础题设计开展实证

(4)结合校“创智导学课程”“双D体验课程”“周五快乐活动日”“丽园50事微课程”,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搜集了解学生完成课后拓展及学科整合作业的效果和反响。

梳理整合课程部、教研组、教师、学生不同主体在作业系统中所要承担的任务,各主体间的关系、使作业系统正常运作的角度呈现动态过程。

五、实施步骤

实施阶段

实施时间

实施内容

负责人

成果

第一阶段

2016.11

12

课题项目启动和分工

周珏

分领任务

第二阶段

2016.12

2017.2

小学各年段语文学科学生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周珏

袁海莉

顾炜

调查问卷

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

2016.12

2017.6

解读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细化中高年段单元目标、修订课时目标

王婥

沈晴静

韦明

单元目标细化、双向细目表

第四阶段

2016.12

2018.6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相关案例搜集与撰写,建设作业资源库,探索实施路径

周珏

相关案例

第五阶段

2018.6

2018.10

“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段语文作业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结题报告

周珏

结题报告、

论文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构建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年段作业系统并进行实施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对“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及“作业系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使研究目标更明确,研究方法更科学、更有实际推广价值。

2.调查法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小学语文学科作业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项目研究发展轨迹,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策略。

3.案例分析法

该研究方法将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对实施操作要点进行梳理;为原则的提炼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积累作业系统实施过程中教师评价及指导学生的成功个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作业系统实施要点及教师支持、干预策略。

4.经验总结法

积累实践研究素材,探索“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实施路径和要点,匹配推进中的生动案例,进行总结与提炼。

六.研究基础

目前“基于‘圆融’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周珏是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也是学校语文学科领衔人,袁海莉、韦明老师都是区语文学科教学能手,袁海莉老师目前在校课程部负责“允能教学”项目,各位成员任校语文各年级教研组组长,其中三位已有申报和负责区级课题的经验。该团队成员都具备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

另一方面,学校作业项目的研究自2009年起,学校发展规划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曾以“一页纸教学”为项目开展过相关的作业设计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常态下地尽最大的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学情的诊断,课中关注课堂内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估(即评价学中的“形成性测试”),即由教师设计提供量少质精效优的分层课业来巩固课内的学习效果。

2012年“五彩学习卡”基于学校的“五彩童梦课程”提出,包括“预习汇报卡”、“ 任务导学卡”、“协商练习卡”、“知识梳理卡”和“分层评估卡”,它贯穿于教学五环节之中,并依据某年龄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特点和知识内容自身的本质特征,选择性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五彩学习卡”运用卡片的形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价值追求——量少质精,运用练习、导图等多种形式达到提高学科学习的效能。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