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层专业发展队伍——成熟型教师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   

教师分层专业发展队伍

——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操作手册

f-e-f”全程模式及其运作

该运作模式主要匹配成熟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他们的教学经验成为定势,而定势转变需要促进机制。因此,成熟型教师对课堂生本分析、目标设计与达成、环节设计与实施、预设与生成、板书与媒体应用五要素按照f-e-f的顺序先后进行互动研讨,其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课堂实录前的团队对话,分析经验中的困惑,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我校一名成熟型教师执教一年级数学《数墙》为例,在进行课堂实录前,她与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一起共同分享了自己教学过程中曾经出现的困难,如“学生差异”与“发现规律”两个难点如何解决。团队教师聚在一起,分别从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上进行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得出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在知识储备上,也存在差异明显的特点,虽然可以计算20以内加减法,但对加减法之间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在基于学情分析基础上,教研团队建议该名教师针对认知上“关注整体、忽视局部”的特点设计学具“凸”字框,帮助学生聚焦局部,帮助观察。

2)基于课堂微格分析的允能课堂解析。仍以《数墙》为例,教师通过临床实验室拍摄到的学生活动发现,虽然学生拥有了“凸”字框,但有些学生并不依靠它仍能找到规律。因此,针对学生个体操作的教学录像微格分析后,教师又在第二个班级教学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通过直接观察可以发现规律,第二类通过学具的辅助,来发现规律。

3)对视频进行“允能课堂教学反思,将操作手册上传至校园网互动平台,其他教师就互动要素的电子插件和标签等信息进行互动研讨。事实证明,通过允能团队的学情分析、通过对临床实验设备录下学生活动的分析而做出的设计更改,在互动研讨中,学情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学具使用的针对性得到了参与互动老师们的认可。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