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之二

发布日期:2017-11-27   来源:   

尊重个体  建设团队  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今年是个人第一次参加暑期校长培训,数天培训中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教育界同仁若干场精彩的报告,观看了各区推荐的学校案例微视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今年的培训围绕“教育关注人的发展——聚焦绿色质量评价,提升教师专业(专项)能力”这一主题展开。

伴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由此想到学校里有正处在职业倦怠期的教师群体。这一族教师群体对课改理念和所教学科的任务有他们自己的认识,他们不会盲目跟风,但多数人固守着自己十年前乃至更早就形成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没有主动在教学中寻找新的突破。

那么,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调动这一类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实现个人专业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次培训,也使个人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明晰起来。

一、尊重个体,模糊层级管理,搭建专业对话平台

层级式管理模式被众多学校沿用至今,模式有其充分的存在必要:传达指令明确,执行力较强使任务目标达成度较高,且运行起来简单易操作。这样的管理模式使校内各部门能正常、规范地运作。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会在一段时间后显现:指令式地自上而下地安排任务,久之,不可避免地造成上级下级对话时的不平等感,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内心情绪感受,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也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失去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

如果一味沿用层级管理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阻碍教研组发展。而借助构画学校发展规划,以聚焦课堂教学的项目为引领,让校外的专家团队和校内学科领衔教师及教研组内的各位成员置身于同一个专业对话的平台探讨课堂教学。变原本单纯的管理者身份,为项目的引领者,参与教研组建设,助推教师发展。通过项目引领,使教师群体成为学习共同体。项目成员共同解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共同探讨问题,畅谈感受,分享经验,大胆地进行课堂实践。逐渐抹去了“管”的成分,以“理人”的姿态接近老师。这样的“理”,从单纯的任务发布到沉浸于学科的探讨,这将使彼此有了更多倾听、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二、尊重发展,倡导项目引领,将个体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紧密砌合

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自我研修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但这往往让老师们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教师的发展不可缺少合作、切磋、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

我们中国人做人、行事提倡“和而不同”,教师们的共事也不例外,“和” 指的是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为培养学生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不同”指的是教师个体间的差异,或者说是个性。“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职称后教师”在学校占一定比例,这样的教师大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如果将青年教师称为教育界宝贵的“新鲜血液”,“职称后教师”则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如何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这些经验型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他们对学科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他们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带入课堂。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他们的参与和付出给予更多的欣赏和肯定。这样,经验型教师有了审视自己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的机会,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将教师的个人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将其个人发展同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师们在项目团队中既能分享思想、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也能保持自己的教学特点,保留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职称后教师”从被管理者转变为项目参与者,这样的换位让老师们从以往一味服从执行任务的被动局面中走了出来,教师发展也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以教师个体发展带动团队发展,团队发展同时也对教师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776

分享到:

相关信息